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受疫情影响,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目标任务推进的工作压力有所加大。
决胜时期,湖北如何作为? 6月5日,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就今年决胜相关措施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
让老百姓身边的水干净起来
省生态环境厅水环境处朱津桥介绍,今年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将持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涉疫医疗污水处理监管,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积极推动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
继续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污染源管控。我省生态环境部门将配合住建部门有效解决生活污水直排问题,2020年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持续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开展工业园区问题整改,2020年实现省级及以上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达标运行;运用河湖长制,强化日常巡查保洁,加强河湖管护。
“要让老百姓身边能看到干净的水。”朱津桥说,将以饮用水、黑臭水体、水生态环境整治为重点,深入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加强水资源调度,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升生活品质。同时着重关注水下森林覆盖率,鼓励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河湖生态缓冲带,逐步修复河湖生态。
据透露,我省今年还将以四湖流域为试点,谋划建设水环境综合监控平台,提高预警预测和处置应对能力。
精准识别空气污染源
今年1月至5月,全省空气质量继续向好。但在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张志祥看来,眼下环境空气质量与群众对清新空气的需求有差距,结构性、布局性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地经济恢复发展压力较大。“将更多在精准上下功夫,聚焦影响我省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按照总体部署,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又因地制宜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张志祥说,特别是在全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气污染防治的引导作用,在做好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的同时,积极倡导低碳生产、减量排放、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大气污染防治双赢。
今年1月至5月,在其他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均下降的情况下,臭氧浓度同比上升了4.5%。张志祥透露,今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将突出细颗粒物持续减排,推进钢铁行业、工业炉窑等重点行业综合治理。同时,加强对臭氧问题成因分析,针对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精准施策。
据介绍,今年我省将深入分析我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主要问题和污染来源,组织编制好“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推进我省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织密环境“监测网”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支撑。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监测处张文漫介绍,目前我省已建成覆盖空气、地表水、土壤、生态、噪声等环境要素,覆盖全省域范围、功能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不是单一的‘一张网’,而是一张逐步形成跨多个环境要素、多个专项、多个层级的一个庞大网络体系。”张文漫解释说,除了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污口等内容,随着机构改革后一些新职能的划入,监测内容还在急剧增加。
据介绍,全省大气监测点位已增至161个,已建成10座大气超级站,形成了覆盖武汉城市圈和宜昌、襄阳的大气监测网络。新建4座区域站、4座工业园区站和4座工业港口站,填补了主要大气传输通道、主要工业园区以及港口空气自动监测的空白。
地表水方面,国控手工监测断面增至128个,全省水质自动监测站增至170余座,已实现全省重要河流、跨省市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此外,新添置的监测船可对长江干流实施走航监测,使我省成为少数具备水质走航监测能力的省份之一。
土壤监测方面,目前全省已布设6000多个点位,基本覆盖主要土壤利用类型、主要污染行业企业和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已从试点监测转变为常规例行监测。
张文漫表示,下步将以“十四五”全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编制为契机,科学谋划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拓展监测网络范围,完善网络功能,提升监测网络的科学性、代表性、全面性,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李斌